呼图壁县打造“群众诉求立体化服务网”提升服务群众正能量
呼图壁县把打造全天候、多渠道、广覆盖的“群众诉求立体化服务网”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通过多点并进、快速反应、多元处置和成效公评等有效做法,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问题。
多点并进,全方位排摸群众诉求。为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该县于2013年8月先行先试开展了“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和“送温暖、解民忧”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纪检、组织、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乡镇、村、社区、机关部门、两新组织,走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专题调研30余次,先后发放调研问卷4800余份。同时发挥民生热线、信访投诉、政务微博群等民意收集渠道作用,排摸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充分发挥网格支部、党代表工作室、志愿者服务队等作用,建立“一线、一网、一册、一日、一恳谈”社情民意反映体系,主要包括电话服务热线、网站征求意见信箱、工作组民情走访日记、联系领导现场办公日、多部门民情恳谈会等途径,广泛听取联系基层服务团队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全程指导、主动帮扶。县四套班子领导每周日下午到社区开展“服务群众面对面”主题活动和在党建网站开展“我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意见”意见建议征集活动,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收集民众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期望,以多元化渠道实现民意传导零距离。
快速反应,24小时受理群众诉求。建立由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协调,以群众工作部、各基层党(工)委党员服务中心为节点,延伸到社区、村的全覆盖服务网络,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服务。同时,各基层党(工)委建立专人定岗定责的社情民意受理机制,实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求必“应”,即对通过现场办公日、多部门民情恳谈会等现场渠道反映的问题实现即时受理,对通过热线电话反映的问题实现5分钟响应,对通过民情在线网站反映的问题实现24小时内受理,有效改变过去基层诉求多头受理给群众带来的种种不便,实现任何社情民意先受理后分类,绝不对群众诉求说“不”。
多元处置,实打实解决群众诉求。在县级层面,建立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社会协同和快速反应机制。县教育实践办牵头,协调职能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骨干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对受理的各类社情民意进行分类处置。对于单一、明确、较易解决的社情民意,当场给予答复、办理或呈报,实现服务“无等待”;对于需要一定时间和力量解决的意见建议,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和职能站所合力在规定时限内破难,实现问题办理“无推诿”;对于涉及多家职能部门且具有普遍性、复杂性的疑难杂症,由县四套班子领导牵头,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包案处置,实现问题处置“无遗漏”。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实施的小工程大民生、双龙、清泉等社区巷道亮化工程、老年人免费出行工程、老旧小区排水系统改造等相关群众民生改善工作得到群众充分肯定。
成效公评,老百姓评说服务好坏。加大面对面解决民生难题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在全县7个乡镇、县政务服务中心和14个部门的行政服务窗口安装255个评价器,提升行政窗口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建立系统的服务成效社会化评价体系,实现“三个有”,即有专人向当事人反馈办理进程和办理结果,有专门的督查组每月定期督查社情民意收集数量、办理进度和办理成效,有专门的义务监督员队伍,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和当事人组成,全过程参与社情民意受理处置,通过网上评议、绩效评估等多种方式客观公正地评议服务成效。同时,研究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把民情速递调处情况纳入党员实事承诺、“访惠聚”活动住村工作组考核、机关干部效能检查和领导班子实绩评价,进一步提高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评论0